《山东农大报》专题报道我校研究生教育工作

3月7日,《山东农大报》以《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以培养高质量研究生助力一流农业大学建设》为题,对研究生工作做专题报道,全文如下:

连日来,化学学院多位硕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科研论文,研究成果“遍地开花”。季善果在能源领域国际权威期刊《先进能源材料》(影响因子27.8)发表水系锌离子电池最新研究成果;王国强在《Small》(影响因子13.3)发表电催化材料制备方面的最新研究……

“一直以来,学院依托学校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积极搭建广阔平台,关心、培养、鼓励、支持学生做科研、出成果,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学院研究生发表高水平学术文章已成为常态。”说起对研究生的培养,化学学院院长徐静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据统计,“十四五”以来,学校研究生在导师们的指导下,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农业“卡脖子”难题和学术前沿等参与开展课题研究,总计发表SCI论文2200余篇。其中,《科学》《自然》《植物细胞》等影响因子10以上国际知名期刊达193篇,为学校ESI进入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数快速增长到6个,为学校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实现重大突破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党委书记徐剑波表示,学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推进“双一流”建设,归根到底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研究生是高层次人才的后备军,在一流农业大学建设中,要不断完善研究生思政工作体系,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把研究生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为研究生成长成才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引导他们成为学校“双一流”建设中的重要力量。

厚植情怀 知农爱农

农林学子如果缺少对“三农”的真感情,就做不了真学问,成不了真专家。近年来,学校研究生培养围绕深入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强基固本工程,突出价值引领,做到润物无声,研究生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而矢志奋斗的内在精神动力不断增强。

去年暑期,学校遴选136名研究生担任队长,带领1.2万名研究生、本科生,覆盖省内136个县区、5.2万多个行政村,开展了“万名学子联万村 我为家乡做贡献”大调研活动。他们走进农村,走近农民,走向田野,切身体验农民的安危冷暖,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疑难杂症”,用实际行动强化感性认知,触动情感共鸣,增强内在认同。

在大调研期间,个别学生认为“调研中的问卷调查完全可以通过网络和线上完成,没必要‘亲自去看看’”。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王露意识到这是一次加强学生思政教育的好机会。她带领学生走进中国深处,察实情、解民生,鼓励学生在乡村土地上开党课、讲党史,让学生真正明白调研不是走马观花,只有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行动落实助农兴农实践,才能真正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真出成果、出真成果。

丰富课程思政内容,深挖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不断推动耕读教育、思想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融合发展,是学校在研究生教育中,培养立志投身“三农”、倾力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型农林人才的重要举措。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农学院立足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积极践行学校‘三田两地一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坚持把科学探索精神融入教学实践,引导教育研究生心怀‘国之大者’,激发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用‘强国梦’点燃学生‘成才梦’,努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培养更多优秀的‘三农’人才,助力学校一流农业大学建设。”农学院院长张吉旺介绍。

“下一步,学校将成立‘党员博士兴农团’,打造研究生‘田间党课’特色品牌,在持续做好‘大调研’活动的同时,充分引导党员博士走进基层挂职锻炼,发挥专业优势、解决实际问题,讲好农大故事,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学校研工委书记刘承磊介绍。

练就本领 强农兴农

躬身实践,起而行之。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校注重教育引导学生主动融入乡村振兴的伟大进程,坚持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统一、能力提升和价值塑造相融合,不断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服务“三农”事业的行动自觉。    作为一种新型农业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高度重视科技小院建设工作,印发《山东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投入专项经费支持科技小院建设。目前,学校已申建科技小院227个,覆盖3个省份(山东、河北、新疆),山东省覆盖16个地级市。

在德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山东乐陵金丝小枣科技小院里,9名研究生正在开展对金丝小枣新品种进行测产、取样、筛选等研究工作。“乐陵金丝小枣科技小院一头连着高校科研,一头连着田间地头,在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中焕发出创新力。我们将围绕‘三农’发展需要,扎根‘小院’,不断培育优质品种、改良栽培技术、优化绿色生产,努力打造乐陵金丝小枣产业绿色低碳和优质高效发展样本。”食科学院副教授张仁堂介绍。

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冷畅俭说,“以科技小院为载体,组建由研究生导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组成的‘尖刀连’,是学校打好‘运动攻坚战’的关键。如今,越来越多的农大师生长期驻扎农村生产一线‘自找苦吃’,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把科学技术转化在田间地头,把最好的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以实际行动在乡村大舞台上践行着山东农大人强农兴农的使命和担当。”

“振兴菁英计划”是学校依托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探索构建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近年来,学校不断深化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学校+企业+产业”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制定《校外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遴选校外行业导师618人担任专业学位研究生“行业产业导师”。目前“振兴菁英计划”已联合农大肥业、和美华集团、山东省农科院等企业和科研院所培养研究生200余人,覆盖11个学院的14个专业。

“我研究生第一学期课程结束后就来到农大肥业继续开展课题研究。这里的科研条件一点儿也不亚于学校的实验室,科研氛围很浓厚,而且公司同事和基地导师对我也特别关心。‘双导师’,使我能够深入生产一线了解真问题、解决真问题,在知行合一中助力大农业高质量发展。”资环学院硕士研究生吴运昌说。此外,学校立足农业主产区,与德州齐河共建小麦产业研究院,与聊城茌平共建设施农业产业研究院,与泰安肥城共建番茄产业研究院,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为研究生培养提供“航母级”平台,引领学生勇做农业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不断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我本科、研究生都是在山东农大读的,对学校感情深厚。6年多来,我见证了学校取得的一项项重大成就,颇感振奋和骄傲。当前,在学校决战‘十四五’、决胜‘冲一流’的关键时期,我作为参与者,荣幸之时必将更加努力学习,不辜负老师和家长的期待,奋力为一流农业大学建设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化学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季善果说。